請不要輕易去講2016年缺鎳的故事
請不要輕易去講2016年缺鎳的故事
自印尼禁礦以來,“缺鎳”就被行業寄予厚望,在2014年三季度失望落空后,如今又將希望寄托于2016年,麥格理銀行、巴黎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美林銀行等研究機構盡管紛紛下調了2015、2016年鎳價預期,但對于2016鎳價預期值都放在了15000—18375美元,其均值業已在16687美元,相較于2015年1-8月綜合均價13061美元仍高出3626美元,很明顯這又是一股看漲風。這樣的預期的出發點都歸結于“缺鎳”,而這次是否能夠如愿呢?
缺礦≠缺鎳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缺礦≠缺鎳”,在過去的近十年里,中國不銹鋼業的發展對鎳生鐵的依賴可謂是與日俱增,基于這份依賴感才上演了2014年二季度鎳價瘋狂的一幕,這樣的瘋狂背后的邏輯是“缺礦—缺鎳生鐵—缺鎳—鎳價漲”。盡管上一輪的瘋狂已被事實證明為“狼來了”,如今在面對中國市場鎳礦的缺失可預見的情況下,似乎讓“缺鎳”呼聲更有支撐,只是這次你敢信嗎?
盡管鎳價被金融屬性作用得更加明顯,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次金融層面對鎳價的中、長波段的追蹤都是考量過基本面的,只是金融屬性的干預會將結果偏激化,向好的情況下是錦上添花,偏弱的情況下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因此,鎳的基本面的導向作用是存在的,就此我們將焦點對準中國這個鎳消費量占據全球一半以上份額的大國。
缺礦后,鎳生鐵供應缺口0.9萬噸/月
當前限制國內鎳生鐵行業發展的并非缺礦,而是礦價高及持續的跌價,這些就導致了鎳生鐵生產企業的成本倒掛進而影響了生產積極性。即便如此,國內中、高品位的鎳生鐵月度產量依舊能夠維持在3萬噸(金屬當量)左右,如果行情繼續惡化,那么國內鎳生鐵的減產也將進一步擴大,但這并不能改變供需關系,如果行情發生極端情況,不銹鋼的產量也將隨之變化;在無重大利好支撐的前提下,我們暫且將后續行情歸結于平穩震蕩,這就意味著當前的國內鎳生鐵生產格局可以維持到缺礦的2016年一季度,一旦鎳礦有缺口以后,按照2015年二季度月均進口355萬噸礦的水平,其單月可貢獻鎳金屬量為2.1萬噸,較目前的鎳生鐵供應狀態減少0.9萬噸。
這個0.9萬噸應該就是機構看多2016年鎳價的首要原因,同時,眾所周知的是2015年底至2016年一季度期間將陸續會有印尼鎳生鐵項目投產,這些可投放國內市場的產能在11萬噸(不含青山已投產)鎳金屬,對應的單月量在0.92萬噸,似乎“恰巧”可以填補國內市場空缺。
只是在2016年一季度以前可以投產的鎳生鐵項目中需要注意的是德龍項目,該項目預計于2015年底投產,產能為60萬噸實物量,其較大的產量運回國內并非投放流通,而是自用,本身其國內的19條RKEF產線也要投到其不銹鋼項目中去,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又來了,如果沒有德龍國內不銹鋼項目的投產,那么我們大體可預測2016年國內的鎳金屬可以實現供需平衡,而德龍不銹鋼項目的投產需要增加國內單月鎳需求1.33萬噸,乍一看是不是鎳價又有新希望了?
“此漲”就需要“彼消”,鎳需求增量難
如果不銹鋼項目的投產可以像廣青一樣純粹增量而不“傷及”別的鋼廠的前期下,確實可以增加鎳需求,對鎳價也是大大的利好,只是行業境遇已是如此,不銹鋼下游的消費彈性還能允許產量進一步增加嗎?收入跑贏CPI僅僅是表面數據罷了,下游的消費能力被房貸、教育、醫療、養老等因素所扼殺。出口方面又頻頻遭遇反傾銷,1-6月份國內不銹鋼出口量同比下降16%,凈出口同比下降15.66%。內、外交困的消費窘境與“箭在弦上”的不銹鋼項目形成了一對矛盾體,百萬噸級的產能似乎已是行業投產的起步線,****的“巨無霸”級的項目投產必然權衡過利弊,也勢必會利用自身的優勢將其他產地PK掉,行業發展到當前的程度已不是“分一杯羹”就可以滿足的,在存亡的抉擇上已經沒有商議可言,弱肉強食才是亙古不變的法則。
結語:參照可推斷的基本面去看,2016年,如果中國以外的國際鎳資源生產項目能夠正常延續,那么中國的不銹鋼領域的鎳供需格局很難得到實質性的改變,不銹鋼新投產能勢必會攻城略地,如果新、舊產能之間不能收斂,不排除會造成“鎳需求”增加的表象,一旦不銹鋼投放劇增試探下游需求彈性失敗后,那么不銹鋼仍舊是個“軟柿子”,鎳也將再度成為“狙擊”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