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須組建鐵礦石運輸集團
中國須組建鐵礦石運輸集團
從10月起,由中鋼協等多家機構聯合推出的“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將按周公開發布,讓很多人期待中國鋼鐵企業能借此加大鐵礦石市場的話語權。不過,由于國際三大礦商(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操縱國際鐵礦石價格,鐵礦石價格上漲容易,回落難,中國鋼鐵企業仍只能俯首接受現狀。
實際上,鐵礦石風險問題的嚴峻性遠不止如此。中國鋼鐵企業正被國際資本和三大礦商一步步逼上全球鐵礦進口*多、產量*大、成本*高、利潤*薄、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險境,我們需要從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進行反思,加快海洋運輸產業鏈發展。雖然鐵礦石海運市場目前仍操控在國際海運集團手中,但這畢竟是鋼鐵產業鏈*薄弱的環節。目前那種靠每個大鋼廠各自買兩條船,降低海運價格風險的發展模式沒有前途。中國鋼鐵企業,應利用現有的造船、買船、租船的產業能力優勢,以中國海運企業為核心,由鋼鐵企業和民間資本入股組建世界*有競爭前途的鐵礦石運輸集團。
把鋼鐵企業、海運企業通過股份制合作,建立風險、利益共擔的一體化機制,與單獨靠中國的遠洋運輸企業自己發展,結果大不一樣。在鋼鐵企業與海運企業建立利益共同體后,海運價格下跌會降低鋼廠運輸成本,也會讓海運集團避免虧損風險。即使海運價格上漲,鋼廠也有投資利益回報。反之,把運輸風險都推給海運企業,遇上海運價格競爭,鋼廠就租用便宜船只運輸,這種現行機制很難建立在鐵礦石市場的影響力。
日本鋼鐵業不害怕國際鐵礦石價格漲價,原因就是三井商社掌控全球一半以上散貨輪市場,而日本鋼鐵企業又同三井商社結成利益共同體。中國僅鐵礦石、煤炭年度運輸量就達7億噸,而中國遠洋運輸企業卻沒能做大做強,機制上的原因就在這里。在這點上,中國企業確實需要學習三井商社的成功經營經驗。
鋼鐵行業一直被稱為原材料工業,但實際上鐵礦石才是原材料工業,鋼鐵企業是鐵礦石的加工工業。如果一個大的鋼鐵企業沒有**的鐵礦石產業鏈經營,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鋼鐵企業。很顯然,投資鐵礦石運輸、完善整個產業鏈,不僅遠比投資鋼鐵經濟效益好,而且也是做強企業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鐵礦石金融化已成必然趨勢,從產業**的角度講,解決日益嚴峻的鐵礦石問題迫在眉睫。為了擺脫這樣的窘境,解決鐵礦石的途徑只有走出去在海外發展合作開礦,獲取鐵礦石資源,促進合作國家的經濟發展;在海外布局產業鏈,在運輸領域也爭取話語權*大化。只有中國鋼鐵企業掌握的礦產資源開始擠壓三大礦企,中國企業在海運市場打破外國運輸企業的壟斷,鋼鐵企業才有能力主導鐵礦石價格談判。這是個戰略問題,不付出代價是不行的,就像60年代中國開發原子彈、導彈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一樣。
詳細請參考:http://m.57477163.cn/